各相关教学单位: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和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项目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大创计划”,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推动校企共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此次全校拟立项不超过750项。
二、计划内容
(一)项目类型
“大创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本专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专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层级
我省“大创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级。各层级项目分为重点支持项目和一般项目。
重点支持项目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旨在鼓励引导大学生围绕基础学科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实践。重点支持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一流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颠覆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重点支持领域外的其它项目称为一般项目,各高校可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自主谋划,鼓励挖掘、培育与我省重大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紧密对接的项目。
(三)项目来源
本次分为新工科类项目、新医科类项目、新农科类项目、新文科类项目、青红实践项目。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青红实践项目: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项目。
三、申报要求
1.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我校在读本科全日制2022—2024级学生,个人或团队形式均可。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项目,鼓励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项目,团队参与学生原则上控制在 5 人以内,且分工明确。每名学生(包括团队成员)每年只能申请 1 个项目(若承担的往年项目未完结,则不能申请新项目)。
2.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为保证项目指导质量,原则上每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5项大创项目。
3.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原则上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2025年10月份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阶段性检查,2026年3月,学校组织专家组对申请结项的一年期项目进行结项验收(二年期项目结项验收延顺至下一年)。结项验收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要求(2022版)》(附件1),特殊教育学院推荐的残障大学生参与的项目结项要求由特殊教育学院制定,报教务处备案。
四、推荐数量
各学院“大创计划”项目可申请立项总数参照去年立项项目数,可推荐各级别数量在《2025学院大创计划立项级别数量查询表》附件2中查询,其中立项高级别数量可用于低级别。
各学院申报的各级项目必须经过院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方予以上报。
五、申报程序及评审办法
1.学生申报流程
项目团队需填写《2025年长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3),经指导教师确认后,于5月9日前将电子版报所在学院办公室留存备案。然后登陆云图智慧双创平台进行平台申报,申报时间为5月9日-5月15日,登录网址为(https://jxfw.ccu.edu.cn/cas/login),具体申报流程操作详见附件说明书(附件4、附件5、附件6),系统填报完成,项目方可申报成功。
各学院根据申报情况,填写《2025年长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7),纸质版盖学院章送至604室,电子版于5月16日下16:00前发送邮箱至1475760394@qq.com龙老师处。
2.评审工作安排
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分为校院两级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学院评审
学院应成立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学院评审,每组专家由3—5名校内外评委组成。学院根据项目的申报情况,确定答辩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答辩。具体答辩安排请各学院于5月20日16:00前发送邮箱1475760394@qq.com龙老师处。专家组根据项目答辩情况确定推荐级别及排序,不参加答辩的项目不予立项,推荐等级分别为“拟推荐国家级”“拟推荐省级”“拟推荐校级”“拟推荐校级自筹”“拟不立项”,各项推荐数量不能超过推荐限额,“拟推荐校级自筹”额满才能推荐“拟推荐校级”,“拟推荐校级”额满才能推荐“拟推荐省级”,“拟推荐省级”额满才能推荐“拟推荐国家级”。
学院应于5月30日前完成评审工作,并将《2025年长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8)纸质版盖学院章送至104室,电子版16:00前发送邮箱至1475760394@qq.com龙老师处。
(3)校级重点项目评审
各学院推荐1项拟推荐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推荐参加学校国创项目评审,请各学院务必重视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的选拔推荐,具体评审安排另行通知。
六、推荐项目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要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七、申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将组织“国创计划”项目学生向企业申报,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八、经费资助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省级按平均每项1000元以学院为单位划拨到项目所在学院;校级(不含自筹)按平均每项500元以学院为单位划拨到项目所在学院。
九、其它
1.各学院应开展“大创计划”项目申报辅导讲座。
2.校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应对参与“大创计划”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团队择优开放。
3.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信息,请登陆长春大学教学信息网查询,申报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可与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科联系,联系人龙老师,联系电话:0431-85250076。
附件1:长春大学“大创计划”项目结项要求(2022版)
附件2:2025年学院“大创计划”立项级别数量查询表
附件3:2025年长春大学“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
附件4:云图智慧双创平台“大创计划”操作说明【教师】
附件5:云图智慧双创平台“大创计划”操作说明【学生】
附件6:云图智慧双创平台“大创计划”操作说明【学院管理员】
附件7:2025年长春大学“大创计划”项目申报情况汇总表
附件8:2025年长春大学“大创计划”项目推荐情况汇总表
长春大学教务处
2025年4月15日